此文章标题,中节能入主铁汉生态 央企加速向环保进击 本报记者 北京报道 如果不出意外,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汉生态,300197.SZ)很可能会抱上央企的大腿。 4月12日,铁汉生态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水及其一致行动人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合计转让约10.11%铁汉生态股份;同时,铁汉生态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中节能拟以现金认购。 上述交易完成后,中节能对铁汉生态的持股比例可能超过20%,并将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从现在的行业发展来看,引入国资对当前民营环保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一家环保企业的高管告诉记者,前两年,有很多企业在政策红利时,扩张比较大,企业现金流严重缺失,导致投资的现金流跟不上扩张步伐。本身环保企业利润回收慢,再加上扩张过快就会导致资金链紧张或断裂。而国企资金雄厚,并且在贷款融资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高速发展中的隐患 铁汉生态是一家从事生态环境建设的民营企业,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为创业板首家生态环境建设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涵盖生态环保、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四大方向。 自上市以来,铁汉生态的资产规模与日俱增。2011年,其总资产为15.54亿元,营业总收入8.25亿元,净利润1.4亿元。而到了2017年,铁汉生态总资产已高达202.96亿元,营业总收入81.88亿元,净利润7.57亿元。七年的时间,铁汉生态的资产及业务规模都扩张了十余倍。 值得注意的是,铁汉生态业务扩张的主要方式为开发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铁汉生态在年报中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鼓励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共服务提供,这无疑也为铁汉生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 2018年上半年,铁汉生态在谈和已签约或实施的PPP项目近百个,其中列入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达20余个,8个项目入选国家第四批PPP示范项目。 不过,与众多环保巨头相似,PPP模式让环保企业尝到巨大红利的同时,也使得其资金链紧张或断裂。 在2018年,环保行业面临融资困境,受此影响,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业绩下滑、债务违约等事件频现。当年,东方园林(002310.SZ)、盛运环保(300090.SZ)等行业巨头深陷泥潭。 彼时,铁汉生态也步入下行通道,业绩大幅下滑。2018年,铁汉生态实现营业收入77.49亿元,同比减少5.36%;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2.86亿元,下滑近六成。 为了摆脱颓势,在2018年底,铁汉生态引入深圳国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战略股东,但整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铁汉生态2019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51.31亿元,同比下降33.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88亿元。 然而,在业绩下滑之际,2019年11月11日,铁汉生态中标的广东省信宜市水质净化设施整体打包PPP项目(子包三:信宜市北区水质净化设施整体打包PPP项目)发布了合同终止公告;而终止背后原因则是,铁汉生态业绩的持续下滑及高负债率。 事实上,近年来,众多环保企业因资金问题而导致项目终止已成常态。2018年5月,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间,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整改项目2005个,共涉及投资额4.9万亿元。 上述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当时环保政策的推进,使得环保企业加速抢占市场,但是发展步子迈得太快,资金跟不上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铁汉生态方面表示,2018年度的金融去杠杆、PPP项目清库使得政府的PPP项目投资增速出现回落,PPP项目融资面临央行缩表、财政严监管、金融监管收紧三管齐下的不利形势;尽管2018年下半年降准、宽信用政策加速出台,但2019年民企融资难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 同时,随着PPP模式逐步规范,全市场层面不排除出现过去因急于上PPP项目导致前期工作粗糙、忽视财政风险、轻视合同与流程等原因出现的拖欠付费和补贴甚至违约的现象,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和信用将受到考验,增加了PPP项目的投融资风险。 引入国资纾困 为解决当前困境,4月12日晚,铁汉生态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水及其一致行动人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中节能合计转让约10.11%公司股份;同时,公司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中节能拟以现金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新股。 交易完成后,中节能对铁汉生态的持股比例可能超过20%并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股票于4月13日起停牌。 截至发稿,铁汉生态方面未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向记者作出回复。 不过,铁汉生态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引入中节能,是为进一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围绕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从而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事实上,借助国企走出泥潭的企业亦不在少数。东方园林、碧水源、启迪环境、三聚环保、清新环境等上市民营企业已被纳入国企旗下。 其中,在2018年12月,东方园林实控人、控股股东何巧女夫妇,以10.14亿元的价格,将合计5%的股权转让给了北京朝阳区国资委旗下企业。2019年7月底,其再次转让5%股权给朝阳区国资委旗下企业,后者变更为东方园林实控人。 东方园林方面表示,此次股权转让是出于优化股东结构、改善融资环境和资金流动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考虑。成为朝阳区国资控股企业之后,在融资资质、市场拓展、业务经营等方面得到背书。公司流动性紧张问题正在好转,经营业务也在恢复中。 据统计,我国现有100多家央企,其中实业类有90多家,而涉足环保产业的就有50余家,包括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节能、光大国际、中车、以及中国电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 上述上市公司高管人士认为,污染防治是当前国家主要推动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国家政策在不断推进环保设施建设进度,现在民营企业的资金不足以跟上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进度,这样就必须引入国企确保资金充足。另外,民营企业都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而国有企业更多的是考虑社会责任,利润次之。因此,国家队入主环保企业,能更好地推进环保政策的实施。 他讲到,在当下,环保项目的建设依然成为重中之重。比如,河北地区推进了42家垃圾焚烧项目,这些都要在十三五规划末必须完成,但民企又缺乏资金。这样一来,国企入主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国资委党委巡视组组长赵华林表示,央企进军环境产业,是其社会责任。有很多民企过去搞PPP,出现了问题,现在央企进入解决了一些机制、资金问题,形势有所缓解。 |
投稿/广告/合作邮箱511006333@qq.com|网站地图|南阳同城网 ( 黔ICP备16004385号-3 )
GMT+8, 2024-9-9 17:01 , Processed in 0.0300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